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二教论 其十一 教指通局十一 北周 · 释道安
 出处:全后周文卷二十三
问:「姬孔立教,可以安上治民,移风易俗;
老庄谈玄,可以归淳反素,息尚无为,为化足矣。
何假胡经,又簪抽发削,毁容易姓,可以化彼强夷,不可施之中夏,犹车可陆运,不可泛流;
船可水行,不宜陆载
佛经怪诞,大而无征,怖以地狱,则使怯者寒心;
诱以天堂,则令愚者虚企。
竖说尘劫,尚云不遥,傍谈沙界,犹言未远。
或说贫由悭至,富藉施来,贵因恭恪贱兴侮慢。
慈仁不杀,则寿命延长,残掠渔猎,则年算减夭,寻讨云云,难相符允。
窃见好施不害,贫而早终;
悭贪多杀,富而长寿;
禅戒苦节,婴罹疾患坑残至广,封赏始隆:信谓苦恼由惑而生,爵禄因杀而得。
其犹种角生苇,母子乖张,牛毛生蒲,因果不类,虽言业报,无以惬心,徒说将来,何殊系影,未若陶甄禀于自然,森罗均于独化。
忽焉自有,恍尔而无,吉凶任运,离合非我。
人死神灭,其犹若𡉴,膏明俱尽,知何所至,胡劳步骤于空谈之际,驰骋于无验之中」。
答曰:「异哉子之所陈,何其鄙也。
果以拘缠窞井,封守一方故耳。
《孟子》曰:人之所知,未若人之所不知,信矣。
吾当告子,古之明大道者,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所以方内阶渐,犹未可顿者也。
至于钩七顺时,禁四民之暴,三驱之礼,显王迹之仁,可谓美矣,未尽善也。
寻先王制作,局云寰宇,天分十二,野极流沙,地列九州,西穷黑水,谈遗过去,辨略未来,事尽一生,示论三世,岂圣达之不知?
信嘉彩之未构,释迦发穷源之真唱,演大哀之洪慈,上极圣人,下及蜫蚁,等行不杀,仁人之至也。
若乃道包真俗,义冠精灵,移仁寿于菩提,徙教义于权实,使宗虚者悟空空之旨,存者进戒定之权。
于是慧光遐炤,庄王因睹夜明,灵液方津,明帝以之祼构,良谓遂通资感,悟涉藉缘,运值百龄,齐均万劫。
于是秦景西使,而摩腾东逝,道扬皇汉之朝,训敷永平之祀,物无爝萤,人斯草偃,始知放华犹昏,而文未旭者也。
吾子初云其同,而未识其异,故知始之所同者非同,末之所异者非异,何则?
修淳道者,务在反俗,俗既可反,道则可淳。
反俗之谟,莫先剃落,而削发毁容,事存高素,辞亲革爱,趣圣之方,祛嗜欲于始心,忘形骸于终果,何眷恋乎三界,岂留运于六道?
泰伯文身断发,匪是西夷,范蠡易姓改名,宁非东夏,近让千乘,《论语》称其至德,远辞九德,宁罗氏族之拘,故《阿含经》曰:四姓出家,同一释种。
《庄子》舟车之喻,譬以古今,犹礼有损益,乐有相沿,吾子何为滥云国士。
唯圣化无方,不以人天乖应,妙化无外,岂以华戎阻情?
是以一音演唱,万品齐悟,岂以夷夏而为隔哉。
《维摩经》曰: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夫纤介之恶,历劫不亡,毫厘之善,永为身用,但祸福相乘,不无倚伏,得失相袭,轻重冥传,福成则天堂自至,罪积则地狱斯臻,此乃必然之数,无所容疑。
若造善于幽,得报于显,世谓阴德,人咸信矣。
造恶于显,得报于幽,斯理尽然,宁不信也。
《易》曰;
积善必有余庆,积恶有余殃。
而商臣肆恶,乃获长寿,颜子庶几,而致早终,伯牛含冲和而纳疾,盗蹠抱凶悖以轻强,斯皆善恶无征,生兹罔惑,若无释教,则此涂永踬矣。
经曰:业有三报,一者现报,二者后报。
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苦乐即此身受,生报者,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
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苦乐即此身受,生报者,次身便受;
后报者,或二生,或三生,百千万生,然后乃受。
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必感于事,缘有强弱,故报有迟速,故经曰:譬如负债,强者先牵。
此因果之赏罚,三报之弘趣,自非通才达识,罕得其门。
世或有积善而得殃,或有凶邪而致庆,此皆现业未熟,而前报已应。
故曰祯祥遇祸,妖孽享福,疑似之嫌,于是乎在,斯则颜子短寿,运钟在昔,今之积德,利在方将,盗蹠长年,酬于往善,今之肆恶,衰在未来。
注曰:楚穆王字商臣楚成王太子,世有杀父之愆,谥之为穆,名实之差,起于此矣。
此皆生后一报,非现报也。
故经曰:杂业故杂受,如歌利王之刖羼提,现被霹雳,末利夫人供养须菩提,见为王后,若斯之流,皆现报也。
子云多残为富贵之因,持戒为患疾之本,经有成诵,可得而言矣。
或有恶缘发善业,多杀而致爵,或有善缘发恶业,多禅戒而获病,病从恶业而招,岂修善而得?
贵从善业而兴,非坑残所感,故论曰:是缘不定,非受不定。
定者,言因不可变也。
其犹种稻,必不生虽不生,不可陆种,地为缘也,即因矣。
然阴果浩博,谅难详究,依经诚言,略标二种,一者生业,二者受业。
俱行十善,同得人身,生业也;
贫富贵玫,聪钝短长,受业也。
故施获大富,悭致贫穷,忍得端正,瞋招丑陋,相当因果。
唯业报理微,通人尚昧,思不能及,邪见是兴,或说人死神灭,更无来生;
或云聚散莫穷,心神无间;
或言吉凶苦乐,皆天所为;
或计诸法自然,不由因得。
果以祸福之数,较谢于六府,苦乐之报,迭代而行,遂使遇之者非其所对,乃谓名教之书,无宗于上,善恶报应,无征于下。
若能览三报以观穷通之分,则尼父不答仲由,断可知矣。
是故文子黄帝之言曰:形有縻而神不化,以不化乘,其变无穷;
又嬴博之葬曰:骨肉归乎地,神气无不之;
释典曰:识神无形,假乘四蛇,形无常主,神无党家:斯皆神驰六道之明证,形尽一生之朗说。
未能信经,希详轩昊,因兹观而,佛经所以越六典绝九流者,岂不以疏神达要?
陶铸灵府,穷源尽化,水镜无垠者矣。
陆伯政上舍1199年9月6日 南宋 · 陆游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二六、《渭南文集》卷一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
九月六日,某再拜复书伯政学士宗友兄阁下:即日初寒,伏惟尊候万福。
春中蒙见顾,衰疾无聊,不得款承绝尘迈往之论,至今悒悒。
忽贤郎上舍携所贶书及新诗来,已深开慰,又得杂著诗文一编,置百事读之,所以开益,殆非一端。
古声不作久矣,所谓诗者,遂成小技。
诗者果可谓之小技乎?
学不通天人,行不能无愧于俯仰,果可以言诗乎?
绍兴末在朝路偶与同舍二三君至太一宫,闻中有高士斋,皆名山高逸之士。
欣然访之,则皆扃户出矣。
徘徊老松流水之间,久之,一丫髻童负琴引鹤而来,风致甚高。
吾辈相与言曰:「不得见高士,得见此童,亦足矣」。
及揖而问之,则曰:「今日董御药生日,高士皆相率往献香矣」。
吾辈遂一笑而去。
今世之以诗自许者,大抵多太一高士之流也。
不见笑于人几希矣,而望其有陶渊明、杜子美之馀风,果可得乎?
杂文数篇,多甲寅以来所著,言论风旨,皆非同乎俗合乎世者。
《与平甫书》用意尤至,则石守道、李泰伯气格相上下,而师友渊源,未可以望吾伯政也。
然所以告平甫者,尚恐有所含蓄,不欲尽发。
此非面莫究。
昨日儿子自城中来,知方伯谟已卒。
天乎,有是哉!
计老兄亦同此哀也。
贤子表表超绝,当为名士,不止取科第而已。
奉为宗家,赞喜无已。
黄精奇妙,感激千万。
匆匆,不既所欲言者,亦坐老惫耳。
渐寒,珍重珍重。
颂德赋东宫生日献)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七十八、全宋文卷一五、《徐公文集》卷一、《历代赋汇》卷四六、《全唐文》卷八七八
惟先王之建国,体皇极而垂制。
仰则观于辰象,俯则察于地义。
前星为帝座之辅,苍震乃少阳之位。
非明德与茂亲,不足膺兹主器。
故万邦以贞,而本枝百世。
是必天锡嘉祉,神输百祥,山河资其正气,日月分其融光,膺期运以载诞,配乾坤而永昌者也。
惟我储后,昭明俊德,黄裳元吉,沉潜刚克。
钩深致远,曾莫揖其津涯;
问安视膳,每或形于颜色。
在昔冲让,高追太伯
乃剖麟符,保釐东宅。
受道师傅,稽疑典册。
化自诚心,风行邦国。
乃拥干旌,南徐之城,左抚句吴,前对敬亭。
京师河润,盛德日新。
其畏如夏,其惠如春。
谢傅围棋,静一方之沴气;
条侯高卧,息万里之惊尘。
令问孔昭,元功莫二。
人情不可以久郁,皇统不可以终避,乃畏天命,允兹储贰
鸣玉轪以徐来,与春郊而总至。
龙楼雾廓,鸡戟风生。
珍符叠委,和气交迎。
百度以之而式序,多垒以之而载清。
史书有年,衢传颂声。
岂人事之协赞,信宗祊之降灵。
于是玄圃凝阴,瑶山密雪。
宣猷之缇幕半下,濛汜之曾冰乍结。
爰书庆诞之日,始过嘉平之节。
丽正晨启,重明夙设。
调护之客、娱侍之臣,峨冠炜烨,佩玉璘玢,咸稽首而再拜,献多福于万春。
有宫坊之下吏,乃捧觞而进称,曰:自古圣贤,率由辅导
伊徇名与课实,故成败之异效。
粤若成王史佚周、召,左右前后,惟仁与孝,靡过不举,无善不告。
兹君臣之一体,故风声之克劭。
降及后代,亦慎厥初,实聘四老,复延二疏,咸由古道,以佑皇储。
若乃征和戾园,有思台、博望之盛;
贞观承乾,有玄龄、魏徵之重。
或有其礼而无人,或有其人而不用。
何择祸之忘轻,信非贤而罔共。
英英副君,鉴古知今。
百揆在乎手,万务经其心。
朝廷之所寄者重,苍生之所望者深。
既赏兴王之谏,亦访百官之箴。
故曰生民在勤,好问则裕。
不躬不亲,人将孰信?
一游一豫,乐有常庆。
节八音以导其和平,调五味以适其喜怒。
情义兼于家国,故知无不为;
爱敬极于君亲,故惟道是谕。
俭以足用,而施舍不可不行;
仁以接物,而刑罚不可不具。
冗官宜省,而才不可遗;
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
居安思危,睹灾而惧。
上分一人之忧,以成天下之务。
俾中外之禔福,与宗祧而永固。
伊下臣之不佞,蒙国士之殊遇。
实含和而吐颂,岂登高之能赋?
愿降鉴于刍荛,庶效诚于尘露。
伐陈诏开皇八年三月戊寅 南北朝末隋初 · 杨坚
 出处:全隋文卷二
昔有苗不宾,唐尧薄伐,孙皓僭虐,晋武行诛。
有陈窃据江表,逆天暴物。
朕初受命,陈顼尚存,思欲教之以道,不以龚行为令,往来修睦,望其迁善。
时日无几,衅恶已闻。
厚纳叛亡,侵犯城戍,句吴、闽越,肆厥残忍。
于时王师大举,将一车书,陈顼反地收兵,深怀震惧,责躬请约,俄而致殒。
矜其丧祸,仍诏班师。
叔宝承风,因求继好,载伫克念,共敦行李。
每见圭璪入朝,輶轩出使,何尝不殷勤晓喻,戒以惟新。
而狼子之心,出而弥野,威侮五行,怠弃三正,诛剪骨肉,夷灭才良。
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险,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蹙内外,劳役弗已。
徵责女子,擅造宫室,日增月益,止足无期,帷薄嫔嫱,有逾万数。
宝衣玉食,穷奢极侈,淫声乐饮,俾昼作夜。
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剖人之肝,分人之血。
欺天造恶,祭鬼求恩,歌舞衢路,酣醉宫阃。
盛粉黛而执干戈,曳罗绮而呼警跸,跃马振策,从旦至昏,无所经营,驰走不息。
负甲持杖,随逐徒行,追而不及,即加罪谴。
自古昏乱,罕或能比。
介士武夫,饥寒力役,筋髓罄于土木,性命俟于沟渠。
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家家隐杀戮,各各任聚敛。
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倾心翘足,誓告于我,日月以冀,文奏相寻。
重以背德违言,摇荡疆埸,巴峡之下,海澨已西,江北、江南,为鬼为蜮。
死陇穷发掘之酷,生居极攘夺之苦,钞掠人畜,断截樵苏,市井不立,农事废寝。
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狗盗
彼则羸兵敝卒,来必就擒,此则重门设险,有劳藩捍。
天之所覆,无非朕臣,每关听览,有怀伤测。
有梁之国,我南藩也,其君入朝,潜相招诱,不顾朕恩。
士女深迫胁之悲,城府致空虚之叹。
非直朕居人上,怀此无忘,既而百辟屡以为言,兆庶不堪其请,岂容对而不诛,忍而不救!
近日秋始,谋欲吊人。
益部楼船,尽令东鹜,便有神龙数十,腾跃江流,引伐罪之师,向金陵之路,船住则龙止,船行则龙去,四日之内,三军皆睹,岂非苍旻爱人,幽明展事,降神先路,协赞军威!
以上天之灵,助勘定之力,便可出师授律,应机诛殄,在斯举也,永清吴、越
其将士粮仗,水陆资须,期会进止,一准别敕(《隋书·文帝纪下》)
隋高祖文皇帝 南北朝末隋初 · 薛道衡
四言诗 出处:全隋文卷十九
太始太素,荒茫造化之初,天皇地皇,杳冥书契之外,其道绝,其迹远,言谈所不诣,耳目所不追。至于入穴登巢,鹑居鷇饮,不殊于羽族,取类于毛群,亦何贵于人灵,何用于心识?羲轩已降,爰暨唐虞,则乾象而施法度,观人文而化天下,然后帝王之位可重,圣哲之道为尊。夏后、、周之国,禹、汤、文、武之主,功济生民,声流《雅》《颂》,然陵替于三五,惭德于干戈。秦居闰位,任刑名为政本,汉执灵图,杂霸道而为业。当涂兴而三方峙,典午末而四海乱,九州封域,窟穴鲸鲵之群,五都遗黎,蹴踏戎马之足。虽玄行定嵩、洛,水运据崤、函,未正沧海之流,讵息昆山之燎!叶千龄之旦暮,当万叶之一朝者,其在大隋乎?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龙颜日角之奇,玉理珠衡之异,著在图箓,彰乎仪表。而系灵长,神基崇峻,类邠、岐之累德,异丰、沛之勃起,俯膺历试,纳揆宾门,位长六卿,望高百辟,犹重华之为太尉,若文命之任司空。苍历将尽,率土糜沸,玉弩惊天,金铓照野,奸雄挺祸,据河朔而连海岱,猾长纵恶,杜白马而塞成皋,庸、蜀逆命,凭铜梁之险,郧、黄背诞,引金陵之寇,三川已震,九鼎将飞。高祖龙跃凤翔,濡足授手,应赤伏之符,受玄狐之箓,命百下百胜之将,动九天九地之师,平共工而殄蚩尤,剪猰窳而戮凿齿。不烦二十八将,无假五十二征,曾未逾时,妖逆咸殄,廓氛雾于区宇,出黎元于涂炭。天柱倾而还正,地维绝而更纽,殊方稽颡,识牛马之内向,乐师伏地,惧钟石之变声。万姓所以乐推,三灵于是改卜,坛场已备,犹弘五让之心,亿兆难违,方从四海之请。光临宝祚,展礼郊丘,舞六代而降天神,陈四圭而飨上帝,乾坤交泰,品物咸亨。酌前王之令典,改易徽号,因庶萌之子来,移创都邑。天文上当朱鸟,地理下据黑龙,正位辨方,揆景于日月,内宫外座,取法于辰象。悬政教于魏阙,朝群后于明堂,除旧布新,移风易俗。天街之表,地脉之外,獯猃孔炽,其来自久,横行十万,樊哙于是失辞,提步五千,李陵所以陷没。、齐两盛,竞结旄头,娉狄后于漠北,未足息其侵扰,倾珍藏于山东,不能止其贪暴。炎灵启祚,圣皇驭宇,运天策于帷扆,播神威于沙朔,柳塞、毡裘之长,皆为臣隶,瀚海、蹛林之地,尽充池苑。三吴、百越,九江五湖,地分南北,天隔内外,谈黄旗紫盖之气,恃龙蟠兽据之险,恒有僭伪之君,妄窃帝王之号。时经五代,年移三百,爰降皇情,永怀大道,悯彼黎献,独为匪人。今上利建在唐,则哲居代,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受脤出车,一举平定。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自华夏乱离,绵积年代,人造战争之具,家习浇伪之风,圣人之遗训莫存,先王之旧典咸坠。爰命秩宗,刊定《五礼》,申敕太子,改正六乐,玉帛镈俎之仪,节文乃备,金石匏革之奏,雅俗始分。而留心政术,垂神听览,早朝晏罢,废寝忘食,忧百姓之未安,惧一物之失所。行先王之道,夜思待旦,革百王之弊,朝不及夕,见一善事,喜彰于容止,闻一愆犯,叹深于在予。薄赋轻徭,务农重谷,仓廪有红腐之积,黎萌无阻饥之虑。天性弘慈,圣心恻隐,恩加禽兽,胎卵于是获全,仁沾草木,牛羊所以勿践。至于宪章重典,刑名大辟,申法而屈情,决断于俄顷,故能彝伦攸叙,上下齐肃。左右绝谄谀之路,搢绅无势力之门,小心翼翼,敬事于天地,终日乾乾,诫慎于无极。陶黎萌于德化,致风俗于太康,公卿庶尹,遐迩岳牧,佥以天平地成,千载之嘉会登封降禅,百王之盛典。宜其金泥玉检,展礼介丘,飞声腾实,常为称首。天子为而不恃,成而不居,冲旨凝邈,固辞弗许。而虽休勿休,上德不德,更乃洁诚岱岳,逊谢愆咎。方知六十四卦,谦撝之道为尊,七十二君,告成之义为小。巍巍荡荡,无得以称焉。而深诚至德,感达于穹壤,和气薰风,充溢于宇宙。二仪降福,百灵荐祉,日月星象,风云草树之祥,山川玉石,鳞介羽毛之瑞,岁见月彰,不可胜纪。至于振古所未有,图籍所不载,目所不见,耳所未闻。古语称圣人作,而万物睹,神灵滋,百宝用,此其效矣。既而游心姑射,脱屣之志已深,铸鼎荆山,升天之驾遂远。凡在黎献,具惟帝臣,慕深考妣,哀缠弓剑,涂山幽峻,无复玉帛之礼,长陵寂寞,空见衣冠之游。若乃降精熛怒,飞名帝箓,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张四维而临万宇,侔三皇而并五帝,岂直锱铢,幺么、晋而已,虽五行之舞每陈于清庙,九德之歌无绝于乐府,而玄功畅洽不局于形器,懿业远大岂尽于揄扬。臣生轻多幸,命偶兴运,趋事紫宸,驱驰丹陛,一辞天阙,奄隔鼎湖,空有攀龙之心,徒怀蓐蚁之意。庶凭毫翰,敢希赞述!昔堙海之禽不增于大地,泣河之士非益于洪流,尽其心之所存,忘其力之所及,辄缘斯义,不觉楚然。乃作颂曰:
悠哉邃古,邈矣季世,四海九州,万王千帝。
三代之后,其道逾替,爰逮金行,不胜其弊。
戎狄猾夏,群凶纵慝,窃号淫名,十有馀国。
怙威逞暴,悖礼乱德,五岳尘飞,三象雾塞。
玄精启历,发迹幽方,并吞寇伪,独擅雄强。
载祀二百,比祚前王,江湖尚阻,区域未康。
句吴、闽越,河朔渭涘,九县瓜分,三方鼎跱。
狙诈不息,干戈竞起,东夏虽平,乱离瘼矣。
五运协期,千年肇旦,赫矣高祖,人灵攸赞。
圣德迥生,神谋独断,瘅恶彰善,夷凶靖难。
宗伯撰仪,太史练日,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展礼上玄,飞烟太一,圭璧朝会,山川望秩。
占揆星景,移建邦畿,下凭赤壤,上协紫微。
布政衢室,悬法象魏,帝宅天府,固本崇威。
匈河、翰海,龙荒狼望,种落陆梁,时犯亭障。
皇威远慑,帝德遐畅,稽颡归诚,称臣内向。
吴、越提封,斗牛星象,积有年代,自称君长。
大风未缴,长鲸漏网,授钺天人,豁然清荡。
戴日戴斗,太平太蒙,礼教周被,书轨大同。
复禹之迹,成舜之功,礼以安上,乐以移风
忧劳庶绩,矜育黔首,三面解罗,万方引咎。
纳民轨物,驱时仁寿,神化隆平,生灵熙阜。
虔心恭己,奉天事地,协气横流,休徵绍至。
坛场望幸,云亭虚位,推而不居,圣道弥粹。
齐迹姬文,登发嗣圣,道类汉光,传庄宝命。
知来藏往,玄览幽境,鼎业灵长,洪基隆盛。
崆峒问道,汾射窅然,御辨遐逝,乘云上仙。
哀缠率土,痛感穹玄,流泽万叶,用教百年。
尚想睿图,永惟圣则,道洽幽显,仁沾动植。
爻象不陈,乾坤将息,微臣作颂,用申罔极(《隋书·薛道衡传》,《文苑英华》七百七十二。)
洪州西山翠岩广化院故澄源禅师碑铭989年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徐公文集》卷二七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圣人设教,贤者学之。
有能极深研几,剖疑析滞,不背本以矫激,不沿波而流宕,世人宗仰,时君褒异,斯可以为君子矣。
禅师名无殷姓吴氏连江人也。
泰伯获让,肇启南蕃,至德所及,流光百代,子孙蕃衍,吴越为多,至今为著姓焉。
累世隐德,乡曲推重,道气钟粹,而生禅师
幼异常童,不染俗态。
年七岁,从晋安雪峰真觉禅师出家。
二十,诣开元寺受度。
真觉之道,见重于时,禅师默识微言,尽得要旨。
而复博考往行,幽寻胜迹,江浙诸郡,靡不经游。
先达推称,后生请益,结辙连袂,虚往实归。
禅师以道贵冲用,性复虚静,所止之处,学徒俯千人,辄复舍去。
晚岁止庐陵禾山,其名益彰。
季唐先主召见之,特加礼遇,俾居广陵之祥光院。
嗣君践祚,优礼有加,赐号澄源禅师,命移处豫章上蓝西山之翠岩院。
是皆都邑之胜概,高人之游集,自非密行淳德,不能镇服群情,我迭居之,绰有馀裕。
虽身在岩谷,而恩注帷扆,存省问遗,使者相望。
享寿七十有七,建隆元年春二月五日终于翠岩院。
甘露被树,数日不晞;
皓鹤盘空,三周而去。
门弟子用西域之礼,葬于院之巽隅,封于其上。
恩旨褒饰,名其丘曰大医。
道俗孺慕,会其葬者万数。
铉也趋舍异术,声尘致睽。
于时释氏方盛,师门互启,尝侍嗣君宴语,从容上言曰:「古称千里一贤犹比肩也,今号长老者十数,无乃多乎」?
嗣君深以为善,因曰:「惟澄源禅师其殆庶矣」!
无几何,以家门情礼,请告至山,会师已没,瞻仰遗像,参迹行事,乃信名不虚得,亦表君之知臣。
今来京都,复与师弟子鉴琮相遇。
琮师志性端悫,修习精勤,肃奉成规,博总众艺,慈惠救物,时人称之。
明诏赐号慧觉大师,锡以紫服,朝恩浃于累世,实教门之荣观也。
于时禅师委顺三十年矣,琮也思广铭颂,庶永遗风,以铉尝学旧史,见求直笔。
若夫褒善称伐,翰墨攸先,载瞻西山,实寄松槚。
敢抽秘思,以告九原。
铭曰:
芁芁东越武夷之区。
时生异人,与古为徒。
禅师出焉,俊迈且都。
显显南楚西山作镇。
真灵所宅,教法斯振。
禅师居之,允矣令问。
道无不在,法非可名。
理超言象,俗仰风声。
丰碑载勒,胜气长生。
猗嗟来者,用此为程。
武烈帝碑铭 五代至宋初 · 徐铉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十三、全宋文卷二七、《徐公文集》卷一○、《全唐文》卷八八三
臣闻昊穹凝命,玄化不宰。
司契牧民之重,授以圣功;
益谦辅德之明,显诸神道。
玉烛景风之瑞,所以报忧勤;
天时地物之妖,所以警安逸。
是以古之圣人,睹灾而惧,因败而成。
拨乱反正之勋,偃武修文之业,延洪光大,皆有幽赞者焉。
故禹奠九州,受苍水绣衣之命;
武师牧野,接五车两骑之神。
或假灵于五将三门,或取象于长庚北落,奇怪惚恍,历代有之。
然则洁粢丰盛,崇名纪号,钦若天意,丕显阴功,元元本本,政之大者也。
兹我后所以侧身修德,允济时屯;
武烈帝所以禦灾捍患,光膺帝服。
人神合应,岂不伟哉!
才冠生民,道高振古,登贤能于乡老,论昭穆于本朝。
若夫忠孝文武之风,信智言行之懿,提纲案部之绩,夷凶静乱之勤,论道经邦之猷,宫悬锡马之宠,忘身徇国之节,惊愚显俗之奇,固已炳焕丹青,铿锵金石。
用能高标明祀,大庇蒸民。
牺牲玉帛,数有加于群望;
备物典册,礼遂缛于真王
是知妙极无方,数均不测,告祯符于元后,集景命于旧邦,岂徒雪霜风雨、禳祈雩禜而已!
我唐之中兴也,南司天北司地,命羲和而治历,法鸤鸠以安民,令行而风雨不愆,泽广而禽鱼允若。
无文咸秩,坠典于是孔修
有开必先,百神于焉受职。
及运钟下武,庆洽重熙,二圣相承,载光明德,五材并用,诞告多功,御名正而泰阶平王泽流而颂声作,人将登于寿域,时已洽于淳风。
数或推移,唐尧有怀襄之患;
天将警戒,周成有雷雨之灾。
丙辰岁,金革爰兴,师徒四出,师屯细柳,火照甘泉。
蠢兹越人,伺隙称乱,焚我郊保,轶我封陲,宵灾御亭,晨围武进
天子为之旰食,东郊于是弗开。
于时,令储后以长子帅师,以九命作伯,风行京口,气慑句吴,激大义以推心,授成谋而警众。
右武卫将军柴克宏,见危致命,临难忘生,总率禁兵,星言赴援。
人怀国耻,如报私仇,军政肃而上下接和,人心感而神祇助顺。
昆阳雷电之震耀,淮、淝草木之形胜,兵势飙驰,丑徒冰泮。
冥贶彰灼,有如此焉。
当是时也,以承平之人,邻贡献之国,爟燧卒至,沟隍未严,首尾方畏,众寡非敌,摧坚如拉朽,擒寇如拾遗,崇朝之閒,边鄙克定。
匪大君之昭感,岂人力之独能?
虽通幽洞灵,实圣哲之所务;
而问神语怪,非典册之攸先。
故扬搉而论,盖史臣之职也。
主上以功成弗处,无德不报,增封进号,厥有旧章,乃下诏册赠武烈帝,备名数,礼也。
于是正南面之尊,穷大壮之势。
耽耽新庙,奕奕崇堂,雉门两观之严,左墄右平之制。
龙旂銮辂,云罕轩悬,兼三代之盛仪,抗五郊之殊礼。
与夫周人革命,止陈玄牡之祈,晋室主盟,但用朱丝之祷,报功之典,不亦盛乎!
常州刺史重贵,初领前军,独当强寇,以忠贞为甲胄,以恩信为金汤,首挫贼锋,力全郡垒。
褰帷之任,因以畴庸;
坐树之风,更成德让。
皆足以光昭《雅》《颂》,垂示来云。
后之君子,知天命不可以智欺,大福不可以力胜,幸灾怙乱,鬼得而诛,背盟奸好,人将谁与?
覆车斯在,殷鉴匪遥,类委土以为师,树丰碑而纪事。
下臣奉诏,谨勒铭云:
玄功不宰,帝德无为。
化机冥运,群动交驰。
必有神道,鉴而董之。
董之伊何?
之职。
惚恍有象,阴阳不测。
如岳降祥,配天辅德。
保我蒸民,莫匪尔极。
伟哉间杰,多艺多才。
名驰八纮,位重三槐。
祀典光启,王封肇开。
人思邵树,俗畏轩台
洪惟我后,积仁累庆。
运启再造,功宣二圣。
金镜在握,璿玑以正。
阴阳既和,人神交应。
时灾有数,孰克违斯?
灵命自天,畴能问之?
盗兵窃发,玄贶冥期。
风云鼓荡,气厉歼夷。
蒋侯助顺,霍山启道。
卑听匪远,诚明则到。
上曰钦哉,享兹昭告。
帝服加尊,大名纪号。
多垒既平,连营既宁。
奕奕新庙,崇崇百城。
民罔疵疠,年斯顺成
庭有备物,时殷颂声。
祸福何常,惟人所择。
弃信燬义,恃众与力,上帝不蠲,明神是殛。
石严,敢告万国!
北宋 · 苏轼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九○、吴氏族谱
泰伯之德,钟于先生
弃国如遗,委蜕而行。
坐阅春秋,几五之二。
古之真人,有化无死。
苏轼拜。
玉泉寺 隋 · 皇甫毗
 出处:全隋文卷二十八
盖闻乾元资始,三辰著象于天;
坤道资生,万物动行于地。
皇王于是建国,圣贤所以垂文。
起名教而莫同,制威仪而有别。
至如画卦观爻,盖取随时之象,综经织纬,会通为政之辞,大礼同和,大乐同节,安上治民,移风易俗,斯乃生前之事,略矣可言,死后之问,仲尼弗语。
纵使绛雪萦空,玄霜拂树,饵金丹而九转,吞玉髓而千年,乘云也驾五色之玄龙,游汉焉控三山之素鹄,逍遥瑀台之上,容与琳阙之间,未窥解脱之门,终趣盖缠之境。
唯正觉渊冲,真如妙有。
不生不灭,无相无言。
随缘应质,则假色成形;
随类观音,则因声示说。
故有白银千尺之体,紫金丈六之身,八部般若之文,四种悉檀之义。
神通自在,慧力无穷。
因导化行,开示悟入。
皈依者尽发菩提,回向焉普登常乐
是以猕猴建塔,遂生忉利之天;
野雁衔华,复往弥陀之国。
岂直日藏沙门,孤游正道;
月光童子,独见如来。
四生因兹度脱,六道藉此昭苏
实火宅之高车,昏河之大筏。
若乃周室昭王之世,影夺恒星;
汉朝明帝之时,光梦如日。
使旋西域,化渐东都;
置像南宫,申心北面。
自摩腾入洛,罗什游秦,名教更弘,道风斯炽。
经台像阁,宝塔香山,丽溢岩阿,绮盈都邑
岂期后魏真君之岁,后周建德之年,灵庙一除,伽蓝再灭,形容废毁,文字散遗,响落琼钟,声沉宝铎。
修禅耆旧,卷其舌而不谈;
护戒先贤,改其形而晦影。
世绝调心之路,时亏汲引之途。
无出世之津梁,失生民之大望。
我隋皇帝乘乾御宇,握镜披图,父爱苍生,君临赤子。
天地同其大德,日月合其重光。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除暴乱,致太平,张四维,朝万国,功成作乐,治定制礼,正道无为,区寰有截。
辟泥洹之路,开般若之门。
宣十二分之经,流四千年之法。
精勤耆旧,舍俗归僧;
净住初童,持心秉戒。
非直法轮再转,法鼓还鸣。
四海于是无虞,兆民因而有赖。
委羽乘毛之国,慕风化以来庭;
灵禽嘉贶之祥,应图书而萃苑。
巍巍也非境智之思量,荡荡乎岂言谈而能尽。
玉泉寺者,基此山焉,智顗禅师之卜居也。
敕旨正名,著额其山。
嵬萼嵯峨,崎岖﹀嶷。
峰疑偃盖,峦似覆船。
巨力穷奇之象,洪崖谲诡之形,冈曲抱而成垣,水萦回而结乳。
青枫动叶,远照金霞。
翠柳摇枝,低临玉沼。
猿吟白云之上,鹦啼碧树之间。
日月为之蔽亏,霄液由之散聚。
前瞻江路,却望荆岑;
左带昭丘,右通巴峡
禅师本姓陈氏颍川人也。
少禀生知,童真剃落。
从师南岳,蕴道天台
睿智洪才之响,非直播于江南
知机妙辨之声,固已闻于河朔
皇帝外子太尉晋王,性禀孝慈,情包隐恻,能臣能子,匡国匡家,蕴机神之智,垂泛爱之心,布君子之心,偃生民之草。
往以伪陈纳叛,受律行师,策妙指纵,威棱江海,遂克定金陵化平铜柱
三吴雾卷,百粤尘清。
师乃因王利涉,王遂因师受戒。
师至此而投院,王奏闻而起寺。
于是异域才情之客,慕其道而云臻;
他乡炼行之僧,味其风而雨集。
师乃精言导理,尽意谈玄,语证禅支,心开定本。
幽宗博义,若挹海而无穷;
辨句清辞,似悬河而自泻。
居朋之友,虽盈量而争归;
处少之徒,从穷而莫反。
尔乃信心檀越,积善通人,咸施一材,俱投一瓦。
凭兹众力,事若神功。
营之不日,而成饰矣。
经时而就,层台迥阁,复殿连房,寒暑异形,阴阳殊制。
雕檐绣栱,与危岫而争高;
凿础镌基,共磐岩而等固。
风光出其户牖,云雾生其栋梁,华炫耀于金盘,气芬芳于玉树。
工图相好,湛若金仙;
匠写真容,凝如满月。
殿起三层之柱,虡悬自响之钟。
堂开千叶之华,莲捧飞来之座。
灯光不灭,灌海逾明;
刹柱俱低,承幡自举。
吉祥柔滑之草,烂熳依庭;
逆风和气之香,氛氤满院。
斜通洞穴,直注凝泉。
色似琉璃,味同甘露。
波投鼐鼎,浪泻陛堂。
饮腹消疴,浇躯愈疾。
石柱铜梁之状,影入莲池;
桃源菊浦之华,香浮柰苑。
可谓山类耆阇,寺同离越。
似龙宫而出见,疑鹿野以飞来。
窃以前王凿鼎,惟论体国之功,今共刊碑,永记菩提之道。
余任宰属城,寺居山部,文虽写意,书不尽言。
其词曰:
二仪开廓,四气氤氲。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通贤通圣,明后明君。
随机设教,观化垂文。
乐章既造,礼仪方制。
定彼亲疏,决兹疑滞。
披图辨物,属辞明例。
唯化一生,不论三世。
玄都玉简,紫阙银经。
解尸遗骨,饮液吞精。
乘龙万纪,控鹤千龄,终非实相,犹是尘情。
唯有大雄,湛然常住,不生不灭,无来无去。
千门妙旨,一音演谕。
度脱众生,涅槃双树。
梦通刘后,感应姬王。
恒星掩耀,满月澄光。
写形东国,指圣西方。
慈悲愿海,善逝津梁。
法显还晋,摩腾入洛。
花散经台,香流像阁。
释教郁起,桑门盛作。
露泫珠幡,风吟宝铎。
真君建德,运钟灭道。
沦没四生,毁除三宝。
我皇启圣,德侔苍昊。
妙法更弘,真仪再造。
陈氏僭号,王赫斯征。
句吴雾卷,闽越廓清。
因逢智者,延谒山庭。
珠生浮汉,玉出深荆。
华峰峍屹,石洞渊悬。
芬芳菊浦,滴沥琼泉。
盘涡似谷,覆岭疑船。
来仪晏坐,触地萧然。
妙辨悉檀,深穷般若。
缁素云会,挹其河泻。
或施之材,或投之瓦,经始不日,翻成大厦。
更起龙宫,还开鹿野。
山连紫盖,江抱黄牛。
西临月峡,东接昭丘
旃檀围绕,琳碧环周。
春窗牖,水殿山楼。
座吐芙蓉,龛悬石镜
白毫相好,绀发辉映。
银燕徘徊,锦鳞游咏。
腾猴心静,怖鸽影定。
猗欤哲王,命也蕃屏。
自天生德,孝诚俱秉。
旦奭非俦,闲平讵并。
出总连辔,入调钟鼎。
构此伽蓝,实资力请。
魔殿𡾰𡶴,须弥郁律。
倏睹动终,俄看烧讫。
岂如彼岸,生死皆出。
金石不朽,天地可毕。
镌勒岩阿,永垂懋实(《释藏》起字四号,《国清百录》四,又《湖北通志》载此碑,多缺误。)
唐太傅盖公墓碑 隋末唐初 · 于志宁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四十五
窃以仰观俯察。
八卦于是列焉。
依类属形。
六籍所以生矣。
陈卑高之序。
定君臣之义。
建国辨方。
化民成俗。
学□□□□不大哉。
于是西河阐以儒风。
北海敷以至教。
四方挹其茂范。
百代禀其徽猷。
况蹈六行以扬名。
蕴九德以□□□□□□为人(阙十四字)正议大夫□□师矣。
公讳文达。
字艺成
冀州信都人也。
□□□□□高山以画九州。
营邱佐姬。
平牧野以开四履。
鸿伐成家。
拖青分社。
人物奕业。
高轨铭于景钟。
英杰蝉联。
芳猷□□□□曾祖庆。
彭城王记室参军乐陵郡
碣宫建肇。
即预大房。
茅土始封。
遂居分竹。
祖延
齐安平王曹从事(阙四字)
超枚马以腾芳。
骖驾魏国
冠应刘以骧首。
父永。
幽州蓟县令
德光驯雉。
化美去蝗。
仁声表于弦歌。
政教彰于□□禀淳和之气。
淩峻极之精。
雅量淹通。
识度开济。
子昂之德行。
声动朝伦。
季圭之容仪。
光照邻国。
怀清贞而□□□重然诺而略兼金。
博极石渠
踰蔡雍之万卷。
学该藏室。
惠施之五车。
缛藻丽于雕龙。
雄辨析于非马。
入其室者。
如就芝兰。
游其门者。
若闻丝竹。
可谓照灼千祀。
笼盖一时者焉。
炀帝以当□握图。
大横纂历。
命翘车以□英彦。
□□□以召硕儒。
公以经明行修。
孤标独秀。
大业三年授同安博士
九年特敕除守国子助教
洎三灵改卜。
六乐□□□□言于瞽宗。
崇函丈于泮水。
武德九年国子助教
今上韬光藩服。
历试艰难。
虚左用伫奇才。
开馆以纡□□□□□辟来游府朝。
遂得文预题鞭。
恩参置醴。
圣人嗣应宝历。
君临区宇。
业盛配天。
功齐造化。
循韶夏之旧规。
宏□□□□风以公学冠当时。
国子博士
曹志之笃行。
江统之高名。
未足连步成均。
比肩璧水。
十年诏授□□散□□□□谏议大夫国子博士如故。
怀匪躬之节。
抱忠公之心。
少翁之善言。
仿纪山之鲠直。
十一年从驾洛阳宫。
□□□□补宏文馆学士
游步铜驼。
待诏金马。
切问资以辨对。
近侍属于博文。
十二年诏授国子司业
左学右学
□□□□谋□上庠下庠。
官曹待以纲纪。
十三年诏授兼蜀王师。
匡正藩条。
刘实以多闻见重。
师范磐石。
孔演以行□□□□□古虽殊得人是一。
十六年丁毋忧。
居丧泣血。
至性逾于世公
负土成坟。
孝德甚于泰伯
诚可训时励俗。
作一□之□□立教宏风。
为偫寮之隐括。
于是逍遥誓诰。
每服止足之言。
组织典坟。
恒敦满盈之诫。
观阳元谢事。
意在抽簪。
□□□车情在解绶。
所以退居丘壑。
有终焉之心。
十八年诏授正议大夫崇贤馆学士
鹤□将启□□矫翼之□□□□开更招托乘之容。
公曳裾永福。
躧履承华。
侍公宴玉辂之前。
陪飞盖银榜之右。
岂谓峰颓东岳
圣人起奠楹之□□□西州
智士兴云亡之叹。
春秋六十有七。
雍州开化坊里第。
哀感宸极。
宫悬止于咸池。
悲动震方。
肃成辍于□□敕令赠物绢二百匹。
三百石。
丧事所颁。
率由官给。
即以其年十二月
归葬于旧茔。
礼也。
惟公英姿磊落。
□□□□□竦千寻。
量包万顷。
偶潘而称连璧。
对郭而号仙舟。
学综偫书。
能兼众艺。
羽陵蠹简。
魏冢逸篇。
揣摩纵横之辞。
□□□□之术。
囊括往哲。
高视前修。
定三豕之疑。
不假卜商之辨。
决二负之惑。
讵劳刘向之言。
鸿都于是推高。
曲台所以□□或陪黄屋。
或侍青宫。
方樗里之智囊。
镇南之武库。
故能保元吉于当世。
垂嘉声于后昆。
世子国子主簿宏式□□□□□追悲罔极之艰难。
对穷泉而长恸。
思陟岵而永怀。
恐暑往寒来。
□□□于延阁。
钟移律改。
□传坠于□□□此高碑。
以旌懿范。
乃为铭曰。
(上阙二十六字)层构。
奕奕崇基
诞此英贤。
是为人秀。
荐绅盛族。
膏梁华冑。
圭璧方温。
比茂。
七步才速。
百家学富。
贲帛招贤。
弓旌访士。
飞缨庠塾。
锵金阜市。
折角标奇。
重席□□王贾齐衡。
匡张隶齿。
平台骋步。
望□飞英。
誉隆徐邈
文高马卿。
从政琐闼。
作范维域。
兰芬松茂。
玉振金声
忽叹隙驹。
俄悲风烛。
未登台□遂编鬼箓。
薧里沈珠。
佳城瘗王。
四序难追。
百身何赎。
车转熊轼。
□列龙旂。
徘徊□卫。
蹢躅骖騑。
坟□□雾。
树曲□威。
铭斯炎琬。
播美腾辉。
归来庵记1280年 宋末元初 · 刘辰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七○、《须溪集》卷三、道光《鄱阳县志》卷三一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
归来者,古心先生山庵也。
先生生于林塘,老于同野,苑于芝山之下。
死而不死者在宇宙,不死而死者人心是也。
嗟乎,归来乎!
归来乎!
四方上下其何归乎?
昔者闻之大禹曰,死归也。
归有几?
有战败而归者;
有去家愈远,丧其所挟而归者;
有呻吟中路,流离悔恨而不得归者;
有赴蹈不顾,毁伤其面目者;
优游卒岁,全名于牖下者。
归有几?
呜呼!
人谓之不死奚益。
东坡延州来季子庶几不死,然终春秋之世,馀皇姑蔑之不返,甬东泰伯之不祀,复能萧然人间,若无意于去来者,则吾亦不知其何心。
盖不死而死者,人心是也,悲哉!
是庵先生之所手筑,意其魂魄犹不忘是间。
皋复之道于此乎,于彼乎?
未可知,乃作《山中归来之歌》。
作歌者谁,先生之门人宋玉也。
歌曰:皋归来兮山之阳,高冠青云兮拥白露以为裳。
遇子卿于盛汉兮,十九年而牧羊。
天荒荒兮日星无光,地茫茫兮两乳雷琅。
箜篌哀兮湘瑟,御过平实兮玉堂。
皋归来兮山之阴,而为阁兮宫沉沉。
清风时至兮芳草满林,山空无人兮猿啾啾而夜吟。
父前而弟后兮熙春载临,忽相顾以流涕兮又痛哭而不可禁。
紫芝之垂绝兮遗我哀音。
庵成于某年月日,记成于庚辰十二月
杨万里谥议嘉定六年四月十三日 南宋 · 李道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七、《诚斋集》卷末、《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切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集贤学士刘公兄弟、中书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刘公恕、黄公庭坚
其大者古文经术足以名世,其馀则博学多识,见于议论溢于词章者亦皆各自名家。
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
然尝论之,此八九公所以光明隽伟著于时而垂于后者,非以其文,以其节也。
盖文不高则不传,文高矣而节不能与之俱高,则虽传而不久,是故君子惟其节之为贵也。
此八九公者出处不同,用舍各异,而皆挺然自立,不肯少贬以求合。
有如王公,学术政事虽负天下之责,而高风特操固有一时诸贤所不敢望以及者。
以如是之节,有如是之文,此其所以著于时而垂于后也。
南渡以来,世不乏人,求之近岁,若宝谟阁学士杨公者,其真所谓有是文而有是节者乎。
公之文辩博雄放,自其少日已盛行于世,晚年所著益复洪深。
其为诗始而清新,中而奇逸,终而平淡,如长江漫流,物无不载,遇风触石,喷薄骇人,盖不复可以诗人绳尺拘之者。
天下之士固莫不知有杨公之文矣。
其平生出处,则初见知于孝宗,未久即去,终见知于光宗,又未久即去。
今天子一再收召,竟以老不复出。
始终四五十年间,非特不悦于流俗而已,虽一时名卿贤大夫汇征之际,苟惟论议少异,则亦未尝少屈以徇之,公之节为何如哉?
昔人论苏文忠公在元丰不容于元丰,在元祐不容于元祐,以为非随时上下人,公其有焉。
公没后二年,其子长孺自言于朝,谓公虽已老,不忘天下之忧。
及闻韩侂胄首开兵端,为之流涕叹息,夕不寐,朝不食,手书八十四言以示子孙,皆孤愤诀绝之词,书毕自缄题之,掷笔隐几而没。
长孺乞以其事宣付史馆,天子从之,且诏有司定谥,太常博士谥公文节
道传曰:它人之文以词胜,公之文以气胜,惟其有是节,故能有是气,惟其有是气,故能有是文也。
此公所以特立于近岁以来,而无愧于江西先贤之盛也。
博士按道德博闻能固所守之法易公名,当矣,道传尚何词?
谨议。
太子忠为梁王 初唐 · 高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十二
泰伯高让。载昌姬宗。
东海之藩。克隆汉祚。
故能业传端委。胙锡龟蒙
飞茂实于前英。播清虚于远叶。
皇太子忠。分景扶木。
禀庆天津。早加宠树。
礼绝偫后。比因朝见。
屡陈撝挹。论嫡庶之分。
辨贵贱之礼。以贵则皇后有子。
以贤则不敢当仁。前后数四。
情辞恳恻。义高旷古。
道迈前修。宜遂雅怀。
以成厥美。可封梁王
食邑二万户。持节都督梁洋集璧四州诸军事梁州刺史
仍别食二千户。赐物二万段。
甲第一区。梁州仍置都督府
魏武帝 初唐 · 朱敬则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七十
皇汉失图。网漏谗慝。
贼臣承间。摇荡宸居。
宗庙焚烧。天子播越。
于是九州幅裂。四海横流。
释位勤王。天下云集。
初平元年。后将军袁术冀州韩馥豫州刺史孔胄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都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鲍信沙太守孙坚等同时俱起。
以讨董卓为名。然包藏祸心。
以暴易乱。窃命矫制。
结党树朋。观衅待时。
莫敢先犯。唯魏太祖有汴水之战。
孙讨虏有阳人之师矣。观曹公明锐权略。
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
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
举无遗悔。近古以来。
未之有也。故梁国桥元南阳何禺皆云。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
不能济也。能安之者。
其在君乎。虽复名微众寡。
地小力穷。官渡受围。
濮阳战屈。然天下精明之士。
拓落之材。趋若百川之崇巨海。
游尘之集高岳。故有荀彧郭嘉邢禺程昱贾诩朱云等。
或敛风长感。或一见尽怀。
然后览英雄之心。骋熊罴之勇。
挟天子以崇大顺。扶幼主而显至公。
旌贲忠良。芟夷叛逆。
神道辅德。百姓与能。
武功赫然。霸业成矣。
若乃获魏种而有之。高祖之封雍齿也。
张绣而不怨。光武之全朱鲔也。
臧霸之言。以成其气。
关羽之义。抑而不追。
王霸之也。然后严峻。
赏罚必行。惟材是求。
惟力是视。纵夷齐满路。
颜闵并居。未暇存也。
救弊即可。仁则未知。
且以临人。力无馀地。
用智济物。迹若容身。
欲使荡荡元波。涯而不竭。
飂飂薰风。周遍草木。
元云荫而方雨。黄叶衰而木落。
不可得也。荀文若首豫经纶。
提挈草昧。清神昭乎物表。
妙识出乎机先。造我魏邦。
繄其是赖。一言不合。
五毒将施。无词寄文。
空器见志。可不剧哉。
加以孔文举与道翱翔。尽忠汉室。
崔季圭天骨高爽。志在扶倾。
岂大盗之所安也。呜乎。
欲盗之子。见锦而不见人。
弭谤之君。尤人而不尤已。
岂知偫鸥不下。众雀遥惊者乎。
故阴谋未泄。天下已知。
毒志潜行。忠良前惧。
何夔所以带药。杨彪由是不出。
云长受恩而不谢。元德失箸而思奔。
席上无怀疑之人。阃外少自信之士。
良可耻也。固知曹公不能用天下之材。
成天下之务也。昔周武之泽及昆虫。
不能感食之士。汉高之功济草木。
未能屈歌之贤。犹且遂其孤贞。
容其怨讟。况功未半古。
德异乐推。遭神器之流离。
宝鼎之轻重。欲使庶人不议。
宁可得乎。翻乃疾走恶迹。
掩耳畏声。雠匹夫。
念平素。杀桓邵。
娄圭。道路以目。
天下钳口。岂不惜哉。
杨德祖才虽清秀。志非远图。
托事行诛。死非其罪。
司马懿雄材大度。勇而有谋。
审其狼顾。知而不剪。
若言天意也。则吾未知。
若言人事也。其智安在。
故知忌小怨而忘远图。料目前而忽身后。
岂所谓旁求哲人。俾辅后嗣者哉。
或问曰。天厌汉德。
海内分崩。三雄鼎立。
俱受眷命。乃至控御豪杰。
削平区宇。英图远算。
何者为先。君子曰。
孙仲谋藉父兄之资。负江海之固。
未敢争盟上国。竞鹿中原。
自守未馀。何足言也。
蜀先主抱英济之器。无角逐之材。
远窜荆蛮畏曹公神武。奄有庸蜀。
刘璋之政衰。国小人夷。
风颓俗陋。山川险涩。
异崤函之奥区。江汉通流。
殊河洛之朝韨。岂得抗衡中夏
齐足当途乎。前贤易地之谈。
全是不关胸臆。且夫度德而处。
量力而行。刘备岂薄先王之旧居。
齐鲁之故俗。若泰伯之适吴越
孔子之入九夷哉。盖不得已也。
是知才雄者地广。国大者兵强。
地既由才。才宁可易也。
重修泰伯乾道元年九月 宋 · 曾几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吴都文粹》卷三、《吴郡志》卷一二、《姑苏志》卷二七、道光《苏州府志》卷三二
在《礼·祭法》,圣王之制祭祀,其法五,其人之应法者十有四,皆古大圣贤有大功烈于民者。
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夫以大圣贤有大功烈而祀之固宜,然祀有祈焉,其施于民又厚,厚施不报,神其不吐之乎?
报之之道不独牲牢酒醴而已,千里之邦必有祠所,社稷则有坛,先哲则有庙。
后世于庙尤极其尊严,崇像设,俨侍卫,见之者凛如也。
水潦必祈,旱暵必祈,皆长吏之常事,应而有报,亦事之常。
傥入其门,陟其堂,神所冯依曾不足以障风雨,区区樽罍簠簋,何施之厚而报之薄欤!
吴门巨藩,神祠之载祀典者十数,而泰伯为雄甚。
东汉永兴二年郡守麋豹肇建于阊门外,吴越武肃王钱氏始内徙之。
国朝元祐间太守黄履历考前政,若梅询、若范仲淹、若孙觉辈数公,淫潦有祈,靡不响答,列其事于朝,有诏号至德庙。
崇宁元祀,守臣吴伯举请疏上爵,有诏封至德侯
建炎扰攘,鞠为灰烬,厥后草创,殆无以揭虔妥灵。
今天子拔沈公于尚书郎,以直秘阁尹是府,至则访及民利病,以次罢行之。
其为政宽严详简,允蹈厥中,治人事神罔不祗肃。
隆兴三岁,天作淫雨,害于穑事,民不奠居。
乾道改元春三月,公饬躬斋绂,走祠下而祈焉,神顾享之。
是岁以有秋,府从事请具牢醴以谢,公曰:「不敢废也,然曷足以报万分之一」?
于是邦人合词而进曰:「侯之施甚厚,而庙貌不治之日久,大惧神或怨恫,祥庆弗下,愿力而改造之」。
公曰:「是吾心也」。
涓日协辰,得夏五月庚戌吉,乃致昭告,乃鸠良工,斥少府之馀,合私橐之助,瑰材坚甓,栉比崇墉,宏旧基,植高栋,抗修梁,藩垣阶,戺尽革而一新之,塑绘之容若欣欣然有喜色。
民无老稚,相扶携以观厥成,皆以手加额曰:「美哉轮焉,诚足以塞民望而报神施矣」。
风霁雨休,禾则大熟,秋九月甲子落成,几就养府下,目睹祈应为不诬。
公属几记其实,既牢辞弗获命,若虚公之辱,是终无以扬休事而告后人也,于是乎书。
左通议大夫、充敷文阁待制致仕曾几记。
冶城春望 清 · 吴敬梓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铸剑池临古道旁,忠贞祠墓枕平冈。
雨馀圆藓生虚壁,风过长松倚坏墙。
建业三春花事好,句吴千载霸图荒。
衣冠晋代浑难问,独凭高原空夕阳。
临海张司训 元末明初 · 胡奎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我昔飞梦游其间。
天鸡二唱海色动,琼台银阙高巉碞。
留侯之孙江海士,磊落襟怀有如此。
三年把钓掣金鳌,文采珊瑚湛秋水。
子居东越句吴,一朝邂逅青云衢。
得鱼宾馆休弹铗,挟策王门且曳裾。
二月江波绿如酒,我亦张帆大江右。
洪崖山顶望春晴,一度相思一回首。
大宋故推诚奉义同德戴功臣永兴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特进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京兆尹上柱国濮阳郡开国公食邑三千七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赠侍中吴公墓志铭开宝五年二月 唐末宋初 · 宋珰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
玉之为质也纯粹,而德所以韫藏,十仞无以掩其光;
之为性也贞茂,而材所以绵贯,四时然后登其用。
君子由是混休戚,一穷通,知几其神,以义为利。
直道未振,怀韬略以傲王公;
良时聿来,会风云而图富贵。
克树休烈公实其人。
公讳廷祚,字庆之晋阳人也。
粤以泰伯受封,因国命氏;
延陵兴让,举世推贤。
酌贪泉者名盛于晋朝,继直史者道光于唐室。
家谍具载,斯略述焉。
曾祖湛,赠太子太保
曾祖母郝氏,追封莒国太夫人
祖实,赠太子太傅
祖母张氏,追封燕国太夫人
烈考弘璋,赠太子太师
慈妣李氏,追封鲁国太夫人
夫德则有邻,世济其美;
庆灵所萃,挺生我公。
公生之夕,空中有金戈铁骑之声状,闻见者骇之。
迨公数岁,太夫人以此谕焉,且曰:「汝当位被公侯,一家是赖」。
公闻斯言也,虽在平居,必自炯戒。
是以武精七德,游心者保大定功;
书读百王,铭座者出忠入孝。
有曾、颜之行,以专色养;
非鲁、卫之士,弗与交从。
括囊自居,殆将壮齿。
周太祖参帷幄之谋,功崇于佐汉;
奋经纶之业,望峻于藩周。
闻公之名,思得其用。
公乃委质于霸府,离邦去里,以渐功名;
就列于陪臣,尽节效诚,以司委任。
至于奉上以礼,作事以能,咸用得宜,未尝误旨。
太祖每敕戒其僚属,必以公为标式。
太祖天人叶德,历数在躬,畴佐命之绩,授公庄宅副使
未再稔,转内军器库使。
不逾时,迁大内皇城使
得士者富,臻治世以攸宜;
懋赏者功,蹈亨衢而无滞。
庄鹏之翼,运海而垂天;
刘骥之踪,一日而千里。
俄值太祖登遐,事世宗,历幼主,便藩宠禄,时无与肩。
显德初加金紫阶,洎爵邑功臣名号。
内客省使,由北院宣徽南院使,从顾命也。
贲趾通班,通身贵仕。
乃心王室,为毕命之臣;
不离公门,励戴君之节。
旋授公枢密使,仍加进其官勋爵赋。
密勿之地,非贤弗居;
贞固之材,惟理是视。
出纳休命,周旋令猷。
道不虚行,动成丕绩;
政若留事,适著良能。
属我后昌期鼎新,奄有大宝,湛恩波委,必先伟人,授同中书门下二品
秩总三事,方焕于登庸;
任重十连,俄闻于命帅。
乃授公持节秦州诸军事秦州刺史雄武军节度、秦成阶等州观察处置押藩落使。
逾年,授行京兆尹,充永兴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
将相,于斯为盛。
阶自银青特进,官自右仆射太尉,爵自开国男开国公功臣自四字至八字,食邑三百户至三千七百户,实封自二百户至一千二百户,前后司留务者三,知军府者四。
除昏垫之患,再治堤防;
修职贡之勤,两睹郊祀。
当出镇于天水也,会獯戎效逆,为边鄙之忧,公树之以,柔之以德,则汧陇之右,致其尘清矣。
乃移藩于镐京也,值稼穑薄稔,有生民之病,公抚之以政,教之以术,则关辅之内,恒其岁丰矣。
人苏其惠,朝野以为美谭。
庚午岁,以圣节入觐。
明年夏四月二十五日遘疾,薨于东京积善里之私第,享年五十四。
上闻之震悼,辍视彻悬,悯勋旧也。
翌日,赠侍中,诏中使监护丧事,赠赙经费,咸命给之。
开宝五年春二月二十三日,敕葬我公于河南府河南县平乐乡张阳村。
惟公所尚者慈,所笃者志,急务者文武,洞达者缁黄,舍此而言,蔑有好玩。
接一介之士,必修其礼容;
对万乘之君,不慑于词气。
行为枝叶,映八凯于高阳
言有枢机,贱六奇于曲逆
复偶圣世,方隆永图,惜哉纯臣,弗跻眉寿!
尺有所短,太史氏之前闻;
天不憖遗,鲁哀公之深旨。
祸福奚状,群舆悲云。
公有兄二人:长曰廷󱺗,不仕;
次曰廷诲,成德军马步军都指挥使
弟二人:曰廷人,终于赞善大夫
曰廷赞,终于龙捷指挥使
美蜿蜒之鬐鬣,尝谓五龙;
较颉颃之羽翰,尤高一鹗。
友爱之分,凡今鲜俦。
许国夫人太原郭氏,夙资懿德,雅有令仪。
《诗》美宜家,克著尚柔之道;
《礼》称命妇,允成内助之功。
有子六人:长曰光辅,左骁卫将军
次曰光载,东头供奉官
次曰光范,永兴军中军使
馀并幼冲。
璧树交辉,瑶竞秀。
情牵罔极,方罹风树之哀;
誉在必闻,即盛箕裘之业。
有女六人,长适西头供奉官李延顺,馀皆在室。
有侄三人:曰光弼永兴军衙内都虞候
光图,节院使
曰光济,子城使
有孙三人,孙女一人,悉高门之积庆也。
珰本非造士,荐沾于甲科;
尝愧效官,远分于兑泽。
洎退居下俚,受公之招弓;
言适上都,遇公之捐馆。
焚巢增叹,方失于从知;
染翰无惧,遽承于见托。
若为固让,空愧好辞。
勋绩难忘,彼美□书于青史;
炎凉不驻,斯文聊志于玄堂。
铭曰:
大哉乾元,茫茫八埏。
彼二仪之纯气,生千里之巨贤。
卷其道也,豹藏玄雾;
得其时也,鱼跃清泉。
攀鳞兮附翼,左方兮右圆。
名高兮台铉,位重兮旌旃。
内筹外画兮,圣王前膝;
董逋恤隐兮,疲民息肩。
流庆兮裔绪,增荣兮祖先。
噫,犹斯之具美,奚弗永其降年!
公之达理兮,彭殇一致;
公之盛德兮,忠孝两全。
大名之不朽,任陵谷之变迁。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一八六。
吴氏族谱序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四
泰伯之德,钟于先生,弃国如遗,委蜕而行。
坐阅春秋,九五之二。
古之真人,有化无死。
苏轼拜。
按:《吴氏族谱》卷首,抄本。
刘恺丁鸿孰贤论1061年8月17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二、《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历代名贤确论》卷五○、《文编》卷三二、《四续古文奇赏》卷一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君子之为善,非特以适己自便而已。
其取于人也,必度其人之可以与我也。
其予人也,必度其人之可以受于我也。
我可以取之,而其人不可以与我,君子不取。
我可以予之,而其人不可受,君子不予。
既为己虑之,又为人谋之,取之必可予,予之必可受。
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是亦去小人无几耳。
东汉刘恺让其弟封而诏听之。
丁鸿亦以阳狂让其弟,而其友人鲍骏责之以义。
鸿乃就封。
其始,自以为义而行之,其终也,知其不义而复之。
以其能复之,知其始之所行非诈也,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也。
其论称太伯、伯夷未始有其让也。
太伯称至德,伯夷称贤人。
及后世徇其名而昧其致,于是诡激之行兴矣。
刘恺之徒让其弟,使弟受非服而己受其名,不已过乎?
丁鸿之心,主于忠爱,何其终悟而从义也。
范氏之所贤者,固已得之矣,而其未尽者,请得毕其说。
夫先王之制,立长所以明宗明宗所以防乱,非有意私其长而沮其少也。
天子与诸侯皆有太祖,其有天下、有一国,皆受之太祖,而非己之所得专有也。
天子不敢以其太祖之天下与人,诸侯不敢以其太祖之国与人,天下之通义也。
刘恺、丁鸿之国,不知二子所自致耶,将亦受之其先祖耶?
受之其先祖,而传之于所不当立之人,虽其弟之亲,与涂人均耳。
吴太伯、伯夷,非所以为法也,太伯将以成周之王业,而伯夷将以训天下之让,而为是诡时特异之行,皆非所以为法也。
刘恺举国而让其弟,非独使弟受非服之为过也,将以坏先王防乱之法,轻其先祖之国,而独为是非常之行,考之以礼,绳之以法,而恺之罪大矣。
然汉世士大夫多以此为名者,顺、桓、灵之世,士皆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
盖其弊始于西汉之世。
韦玄成以侯让其兄,而为世主所贤,天下高之,故渐以成俗。
履常而蹈易者,世以为无能而摈之。
丁鸿之复于中道,尤可以深嘉而屡叹也。